Travis

Travis

这里支持的小组件太少,写不下😂,欢迎查看我的个人 blog <blog.lxythan2lxy.cn>

鈴芽戶締

本文永久鏈接:鈴芽戶締 | Travis' BLog

影評有大量主觀成分

先說結論,七分的電影,比較好的商業片。畫面、音樂上無可挑剔,這次的新海誠味時延攝影依然夠味,甚至愈發嫻熟。
然而,這部作品是新海誠的一次失敗的嘗試,既要又要的集大成之作。

日本的海報

說說本次的劇情設置,新海誠想表達的是災難後的重建,和遭遇災難後的人們如何走出內心的陰霾。
立意很棒,但是未免表達的過於隱晦,這個立意需要觀眾有很多的場外信息才能心領神會,找到認同感。
對於缺乏場外信息的我,缺乏對災難和日本危機意識的感同身受,只覺得對主旨的表達一頭霧水。
一部試圖表達災難傳達災難恐怖的商業電影,應當能做到雅俗共賞,而不是將沒有場外信息的觀眾隔離在外。

提供兩個案例:

  • 國內的白蛇緣起,IMDB 上的評價很多反映不了解法海為什麼一定要封印白蛇。白蛇傳的故事就是明顯的場外信息。
  • 大聖歸來,國人都很喜歡孫悟空,我們知道他的桀驁和大鬧天宮,但是對於外國人,他們對孫悟空的認知可能更多的在龍珠裡的 Goku 上

另外,時間輪迴這種機械降神的橋段還是少點吧,只會讓劇情經不起推敲。
相比較之下,皮克斯、好萊塢的動畫電影,由於頭腦風暴式的創作模式,設定先行,定下人物、環境,給予一些環境上的刺激和變動,情節自然而然的生長、迸發出來,很少出現這種機械降神的情節。

最後,感情的線路太過突兀,前作運用快速蒙太奇剪切在短時間內展現大量日常,迅速讓人物之間情感升溫。
然而,本作中男主女主之間的好感度拉升的異常得快。難免會讓人覺得女主的各種動機匪夷所思。
我在觀影時的直觀感受是感情線像是劇本完成後,應資方要求再加上的。看完之後,在網絡上瀏覽評論時也有看到類似的風聞,不知是真是假。

新海誠的電影一直給人一種酸澀的青春感,高中時看君名時總覺得心中悶悶不樂,前幾天重看了一次,再無之前的感覺。看完鈴芽戶締之後,我和朋友們激烈討論時,一位好友說出了如下的話。

以櫻花抄 / 秒速五厘米 - 君名 - 天氣之子為代表,新海誠的愛情表達一種青春期朦朧的情愫,但當尚處青春的觀眾意識到,隨著見識增長時間流逝,這份情感也會歸於平凡時,對忘卻熱烈情感記憶的恐懼,就會成為失去青春的酸楚。在第一次看君名後,我希望以後還能有當時的心境去看每一部誠哥的作品,不想忘記,不願忘記。但是今天,也許也該和自己和解了。

青春易逝,新海誠已經不是當時的新海誠了。也許他本人顯式的發現自己作品中這種青春情愫之後,想在這次這部作品中做出改變。
但是我感覺他要的太多了,不僅想要展現災難之下自己和內心的和解,又想表現男歡女愛,更想表現對過去的追尋。這些確實可以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但是在本片中並沒有做好,讓我覺得割裂。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